找到相关内容104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杀佛为成佛

    法法住法位,世间常住。” 《碧岩录》第40则但既然不在镜中观,到底要在什么地方观?这就要求参禅者立在万籁俱寂的绝尘之境上,断灭心机意识的作用,使心灵渣滓尽化如同澄澈清潭,才能真正体证到万物一体的“如如”...“二无我”。“于五法、自性、识、二种无我,究竟通达。”卷1。本章凡仅标卷数者,为四卷本《楞伽经》卷数。  所谓五法,即是“、名、妄想、如如、正智”卷4。 其中“名”指概念,“”指事物,“妄想”指...

    黄春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0161821.html
  • 杂谈风水,佛教与设计感受

    也说:‘是法住法位,世间常住。’又说:‘治世语言,资生业等,皆顺正法。’不但如此,学佛的人,要处处不忘众生。华严经说:‘若无众生,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。’这正是要联系群众,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。...俯察地理”而归纳起来的。是天地间事物发展的规律。八卦本来是用来卜筮的,也就是预测算命。后来经过周文王,周公作爻辞,彖辞,又经孔子整理发挥,开始运用到人文之中。唐朝一位宰相说:不学易,不能为将。什么电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2062316.html
  • 大乘与小乘

    实相,世间法即是佛法,烦恼与菩提不二,有为法  与无为法不二,生死与涅槃不二,如《法华经》所言:“是法住法位,世间常住”,又  言“一切资生产业皆与实相不违背”。菩萨依此破一品无明,得入中道实相,...世间法固然虚妄缘起  ,无有实体,犹如虚空不可得,出世间法也是虚妄缘起,无有实体,犹如虚空不可得,此  即一切法空,一切法空所显,即是一切法之无相实相。所以,世法、出世法无有二,如  《金刚经》言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02763537.html
  • 天台智者大师的如来性恶说之探究

    “敌对即”的论理方式,大谈“如来有恶”,这是一种“不排除染法可能”的态度,也是一种尊重“现实存在”的想法,诚如法华经方便品有一段经文云  佛种从缘起,是故说一乘,是法住法位,世间常住。这段话正是...与天台之“敌对种”思想、“性恶”思想、确有相类通之处。  第二部份:探讨智者之思惟方法,如“敌对即”之圆教论理方法,“双遮双照”(包越作用)的方法,及构成圆融论理之契机、轨范等,在探究中发现“敌对种...

    张瑞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65564779.html
  • 何光沪:“实有是”与“空无非”

    又可称为“真善妙色”。32《法华经》关于实相还有一句著名的偈语:“是法住法位,世间常住”,33说明佛法真理即实相具有我所谓最高的存在性和肯定性。  总而言之,尽管基督教和中国宗教的哲学用来表示世界...名实”,31说明其本性像涅盘一样是无生无灭的,是不依赖于其它事物的,是无分别无分化的,这种描述同基督教哲学对所谓“存在本身”、儒教和道教哲学对所谓“太极”、“天理”和“道”的描述是相当类似的,换言之,...

    何光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5564846.html
  • 智顗学说的传承及湛然对天台宗的发展

    顗尝云:“以一念相应慧,断余残习气,而得成佛。”(注释:《法华玄义》卷七上。)佛亦无别境界,只百界千如是佛境界,那末一念之性即必然遍行于三千世界一切诸法,而不隔于有情抑或无情。《法华经》言世间常住,智顗往往以中道实相为释,而中道实相,即是佛性,世间之所以常住,正由于即空即假即中的佛性中道理体之普遍渗入。如智顗尝云:“言有我,我即佛性,佛性即中道。因缘生法,一色一香,无不中道。此则从凡至圣,悉皆是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3966217.html
  • 摩诃迦叶在禅思想史上的意义——以拈花微笑等公案为中心

    世间常住。”’如来有密语,岭上的梅花却透漏出玄妙。迦叶不覆藏,庭前的爆竹已传达出消息。在万法各住自位的人世间的纷纭万象上,呈现着禅的微妙真实义。“你寻常说黄道黑,评品古今,岂不是密语?你寻常折旋俯仰,...在日常生活的一切处,都有禅真谛。只要用一颗禅意的生灵去感悟,就会发现,“百千法门、无量妙义,乃至世间工巧诸伎艺,尽现行此事。所以世尊拈花,迦叶便乃微笑;达磨面壁,二祖于是安心”。  5.拈花微笑表征了...

    明 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3466819.html
  • 一念三千之探释

    指湛然大师,依《四处念》,强调唯色说,才是天台圆教独特的实相论!非他宗所能及;如此发挥更将《法华经》世间常住的原理,开展显示而无遗!  五、结 论  在宋朝以前,受唐武宗,会昌二一五(八四二—...之依正。又与华严“十界”及智论“三世间较,特显一经一论是死法门,法华“十如是”为活法门,即融摄十界、三世间,而演成三千妙法之世界观。  (三)三世间  三世间由《大智度论》(大正二五·四O二a)在...

    常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4268601.html
  • 季谦先生讲课录:佛教哲学入门

    九法界不去除。  “四法住法位世间常住”,这法华经的句子,法都住在它的位置上,没有离开世间。所以他是从法华经悟出来的“不断断”,为什么不断断?你不是说众生的心就是佛心吗?那佛怎么会离开众生呢?所以“...因为印度人历史感不强,所以印度人过日子对于世间变化不在意,中国历史感很强,所以中华民族很早就有很精确历史记载,印度就不是,于是他们的一些事情就流于传说,所谓传说是一代代口耳相传,难免有很多加油添醋,所以...

    季谦先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5070417.html
  • 如实了知天台一乘圆顿

    法门得显。净名立法:三界见爱皆忘。法华一乘:世间常住。皆由三观相即,致令诸法无遗(圆妙六即“即”故得当妙高深:顿同佛体——持妙经者即持佛身《妙法莲华经·见宝塔品》。)故三即非三。一即非一。非次第而...净:空也。法——色也。天台永嘉证道云:绝学无为闲道人。不除妄想(烦恼)不求真(暗明不除。显出佛菩提)。无明实性即佛性。幻化空身即法身。法身觉了无一物。本源自性天真佛。五阴浮云空去来。三毒水泡(性恶法...

    沈仁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5470749.html